Organized by:   

中文 / English 距开幕仅剩
2024528日-30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搜索

ITED内装工业化大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期活动 > 工程集采 > ITED内装工业化大会 > BUILD ASIA|建筑工业化创新大会大咖云集,首轮超豪华嘉宾阵容已解锁!

BUILD ASIA|建筑工业化创新大会大咖云集,首轮超豪华嘉宾阵容已解锁!

来源:


7月26-27日,BUILD ASIA建筑工业化创新大会暨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峰会将落地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届时将有50+国内外行业大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以实操的经验和观点洞见为行业带来启发,从不同角度分析行业热点及前沿技术,分享科技成果及创新项目,共同探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态势。


在这里,我们与众多企业见证了行业的飞速发展——从最初向海外学习,到国内自主研发,也记录下行业伙伴们的成长,未来,相信这里将继续见证更多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光辉历程。


因此,更期待与大家一起参与和见证这场来之不易的年度盛会!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25.jpg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33.png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建筑工业化创新大会



.01

今年的主题是什么?


从2013到2023年,短短10年,国内建筑工业化从探索未知到野蛮生长,如今逐渐回归「原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审视自我,或调整架构,或重新制定战略和目标,以应对当下波动的环境。


我们尝试邀请行业智者、实践家做出回答:在如今的产业环境下,建筑工业化究竟是什么?如何回归最本质的问题,对技术探索、模式升级、协同发展、供应链完善、场景应用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人效培养等产生新的思考与实践。


回归「原点」是价值主张,也是启发和洞见。


基于此,本届大会将延续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持续焕发新生力量,以「智能建造、绿色双碳、城市更新」为三大主题,做更深度、更广泛、更实效的长期输入和输出。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37.jpg




.02

一场峰会,有多少种「声音」?

来自不同背景下的共鸣和启发


今年大会的议题方向,在前期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的思维得到了开阔,通过大量的调研与探索,回归根本,思考内核,建筑工业化如何获得长线发展?


我们发现建筑工业化不单是一种建造方式,他更涉及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绿色建筑、城市发展等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涵盖领域多: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发展智能建造涵盖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环节,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筑碳达峰路线。规划围绕落实我国的“双碳”目标,立足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其中,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将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30%。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造需求广阔,产业将迎来持续快速发展。 


建筑市场已从增量时代转为存量时代,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从各地的政策体系来看,目前城市更新较为成熟的地区已基本形成“纲领+配套文件’的政策体系。

不同方向,有不同的需求和发展模式,有不同的产业链,我们进行深度解析,逐一策划专题沙龙,邀请行业专家解读政策趋势,领先企业分享科技创新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等。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大会议题应运而生,也希望在创新大会的舞台上,为观众带来启发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40.jpg


好的发展一定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而好的启发能带我们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学术背景——不是提供标准的答案,而是揭开新的可能



.03

首轮嘉宾阵容介绍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43.jpg


袁烽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FAIA);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理事;全球数字建筑学会(DigitalFUTURES)主席;CDRF国际会议主席;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期刊主编;麻省理工学院、皇家墨尔本理工客座教授,弗吉尼亚大学托马斯·杰佛逊教席教授。


袁烽教授专注在后人文主义视野下,从人机协作与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性能建构等视角,持续探索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其代表作品多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芝加哥建筑双年展、俄罗斯建筑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等;作品被纽约 MOMA、香港M+、法国蓬皮社多家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46.jpg


王平山是结构专业,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程师、上海建筑科创中心主任、上海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建筑工业化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现还从事结构设计、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复杂结构分析、工程设计与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承担各级课题研究10余项,曾主持或参与编制多项国家、上海市标准及规范、图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技术奖14项。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49.jpg


黄慧洁是上电科学科带头人、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机器人可靠性检测技术及标准研究工作,独立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针对国产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服务机器人问题现状,主持构建了覆盖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评定与提升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黄院长牵头构建我国机器人可靠性标准体系,参与机器人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承担科技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7篇(3篇第一作者),申请/授权专利7项,获省部及行业奖励2项。担任国际标准工作组TC2 MT10和TC112工作组专家,主持/参与国际、 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0余项。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52.jpg


董震,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中建科技集团华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市危大工程评审专家,江苏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专家库专家、浙江省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董博士曾主持过数个国内重大工程的规划及建筑设计,设计作品涉及装配式建筑、大型交通枢纽综合体和区域专项开发规划等;还曾获得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编多本国家及行业规范;持有中国发明专利五项。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55.png


李进军,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华东建筑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学科中心主任,兼任华建集团建筑工业化委员会委员会秘书长,曾担任集团产业化基地上海浦砾珐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且还是上海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上海市建设协会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评审专家等。


李博士承担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建委等省部级课题研究10余项,参与编制多项国家、上海市标准及规范、图集10余项。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258.jpg


李新华现任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装配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评审专家、绿色建筑专家、超低能耗建筑评审专家,住建部“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十年百人”。


李院长主持或参与全国各地的装配式建筑设计项目80余项,实现了多种装配式创新技术的首次应用,对一体化保温集成外墙和装配式全过程高质量应用有深入研究,拥有装配式集成产品、节点构造及连接部件等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发明专利3项。主编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5),主编团体标准《预制集成外保温墙板应用技术规程》、《装配式预制构件设计-生产数据交互标准》。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318.jpg


作为大中华区执行总裁,艾严先生带领上海艾西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强大的、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和服务机构。布置了多台租赁设备,以满足客户的各种应用需求:从基础设施、房地产、海上风电到土壤改良。公司秉承的理念为通过以下方法来发展新业务:介绍新的基础施工概念,非常关注于降低深基础作业的环保负担,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干扰,以及提供工具给客户,帮助他们走在行业前列,摆脱价格战模式。

 
在对上海的环保秉持相同愿景的情况下,ICE与上海公投集团等合作。ICE的免共振技术在施工时对周围环境无振动影响,对周围土壤也无挤土效应。RF系列振动锤与板桩组合施工,为环保市政施工开创了革命性的无限可能。
国家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作为建筑行业参与者,我们也想为循环经济做点贡献。钢挡土墙的环保性已得到证明,是一种循环地基,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它选择它。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321.jpg


沈佳星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宝钢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控制部主任工程师。


同时他还是中国钢结构协会组合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改造与加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检测鉴定加固改造分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嘉宾阵容陆续公布中......


如果您对行业有颗炽热之心

如果您的产品有颜有料

如果您也想为行业发声

请与我们联系,将有机会受邀成为本届演讲嘉宾!



报名通道已启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微信图片_2023071213532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