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nized by:   

中文 / English 距开幕仅剩
2024528日-30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搜索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新冠肺炎应急医疗建筑国家级标准导则发布

新冠肺炎应急医疗建筑国家级标准导则发布

来源:筑医台微信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适用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疗机构或临时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工程项目,明确了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原则、选址、建筑设计、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及空调、电气及智能化、医用气体和运行维护等多方面要求,提出了负压病房改造参考方案,并收集汇总了医疗类建筑相关主要建设标准目录。


建筑选址


新建工程选址

《导则》明确,新建工程项目的选址宜位于地质条件良好、市政配套设施齐备、交通便利地段,并远离人口密集区域。


改扩建工程选址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选址应当位于院内相对独立、能设置独立出入口的区域。


拟改造建筑应当基本满足传染病医疗流程,满足机电改造基本要求。在单独建筑物内局部改造应急收治区时,应当设置在建筑内便于隔离且有独立出入口区域,并应当满足《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 (GB/T35428)规定。


建筑设计


交通流线、医疗工艺流线分别单独设置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特性,应急救治设施应当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流程进行布局。严格实施医患分区,结合卫生安全等级分为清洁区、隔离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相邻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或缓冲间。


建筑设施布局应当与组织气流有效结合,严格控制空气按不同压力梯度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单向流动。


严格规划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通流线,清洁物流和污染物流分设专用路线,严防交叉感染。应急救治设施应当结合实际需要设置负压病房和负压隔离病房。病房与医护走廊之间的物品传递应当采用双门密闭联动传递窗。


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

此外,病人转运路线宜考虑无障碍通行转运病人。鼓励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新建工程项目宜采用整体式、模块化结构,特殊功能区域和连接部位可采用成品轻质板材,现场组接。应当选用耐擦洗、防腐蚀、防渗漏、便于清洁维护的建筑材料。


机电专业设施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应当与建筑功能及结构布置相匹配,利于快速安装,保证医疗使用效果。机电管道穿越房间墙处应当采取密封措施。


建筑结构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且此类建筑搭建往往时间要求高,这就对了该类应急医疗设施/建筑的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抗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疗设施应当根据建筑形式、使用时限、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确定结构可靠性目标及抗震设防标准。


装配式建筑

结构形式选择应当因地制宜,方便快速加工、运输、安装,优先考虑轻型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轻质结构应当充分考虑抗风措施,构件连接安全可靠。


防渗、防漏及密闭

结构主体应当防渗、防漏及密闭。采用轻质房屋时,荷载较大的设备应当在首层布置。


给水排水


既有建筑改造时,其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应当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51188)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安全评估结果进行改造。


生活给水泵房和集中生活热水机房应当设置在清洁区,严禁设置在隔离区。


给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供水方式

给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供水,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 供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加水泵的给水方式;


2. 当改造项目采用断流水箱供水确有困难时,应当分析供水系统产生回流污染的可能性,当产生回流污染的风险较低时,既有供水系统应当增设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当风险较高时,应当采用断流水箱供水。


生活热水系统宜采用集中供应系统,南方地区宜采用空气源热泵;当采用单元式电热水器时,水温宜稳定且便于调节。


排水系统应当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

排水系统应当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污染区空调的冷凝水应当集中收集,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进入医院污水排水系统,并排到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


室外污水排水系统采用室内管道连接的方式,并应当设置通气管和清扫口。


排水管道应当进行严格的闭水试验,采取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污水外渗和泄漏的技术措施。


污水处理应当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

当改建、扩建项目污水处理无法满足《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规定的二级生化处理时,应当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污水处理应当采用预消毒工艺,并应当设置在化粪池前;


2. 污水处理从预消毒工艺至消毒工艺的全流程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d;


3. 消毒剂的投加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 pH值不应大于6.5。


污水处理应当采用密闭系统,尾气应当进行消毒处理。


采暖通风及空调


应当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应急救治设施应当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送、排风系统应当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设置独立系统。空气压力应当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依次降低。


送排风口应当设置相应级别的过滤器,确保生物安全。


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应当设压差检测、报警装置。


隔离区的排风机应当设在排风管路末端,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不应临近人员活动区,排气宜高空排放,排风系统的排出口、污水通气管与送风系统取风口不宜设置在建筑同一侧,并应当保持安全距离。


宜采用独立直膨式风冷热泵机组

新风的加热或冷却宜采用独立直膨式风冷热泵机组,并根据室温控制调节送风温度;根据地区气候条件确定是否设辅助电加热装置。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围护结构情况,当应急救治设施污染区可安装分体冷暖空调机,分体空调机的送风应当尽量减小对室内气流方向的影响,分体空调机电源应当集中管理,根据室温需求统一管控;清洁区、半污染区宜设置分体冷暖空调机,CT等散热量较大的医技机房应当设置空调。严寒、寒冷地区冬季可设置电暖器供暖。


此外,污染区空调的冷凝水应集中收集,随各区废、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负压隔离病房空调统分系统

负压隔离病房(包括 ICU)设计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


2. 送风应当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排风应当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处理后排放。


3. 排风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当安装在房间排风口部。


4. 送风口应当设在医护人员常规站位的顶棚处, 排风口应当设在与送风口相对的床头下侧。


5. 病房与其相邻、相通的缓冲间、走廊压差应当保持不小于5Pa的负压差。门口宜安装压差显示装置。


6. 可根据需要设置房间加湿器,保证房间湿度。


应急救治设施的手术室应当按直流负压手术室设计,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的有关规定。


电气及智能化


应急救治设施应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应急救治设施非生活区应当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新建项目应当由城市电网提供至少两路电源,并设置柴油发电机组。有条件的改造项目可由院区变电所(配电室、电气竖井)提供不同的低压母线(配电箱)引两路电源供电,其中一路应为应急电源。对于恢复供电时间要求 0.5s 以下的设备还应设置不间断电源装置。


通风系统电源、空调系统电源应当独立


配电箱、配电主干路由等不应设置隔离区


必要场所应设置紫外线消毒灯插座

病房、缓冲间、卫生间、走廊及其他需要灭菌消毒的场所设置紫外线消毒灯插座。


做好门禁管理

宜根据医疗流程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对负压病房的医患通道、污染与洁净区域进行医疗流线的管理。当出现紧急情况时,门禁在紧急情况时应当解除。


应当设置必要的信息化系统

相关设施应当设置远程会诊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负压病房应当设置医护对讲系统,负压隔离病房及重症监护室应当设置视频监护系统。


新建项目可优先选用预装式变电站、箱式发电机组、应急集装箱式数据机房、一体化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成套设备。


医用气体


应急医疗设施应设置医用氧气、医疗空气、医用真空气体供应。医用气体系统每床位应按 ICU 供应量考虑且同时使用系数取为100%, 所有管路应能满足峰值流量供应需求。


医用真空站房应位于隔离区内,医疗空气、医用氧气和其他医用气体站房应设在非隔离区。改造项目除医用真空站外可以共用医院现有气源。


医用空气压缩机进气口应设于室外,不应受医用真空泵排气和其他医疗污染、环境污染源的影响。


医用真空系统应保持站内密闭,真空泵排放气体须有消毒或隔离措施。排气口不应位于医疗空气进气口的上风口附近,应远离空调通风系统进风口且不低于地面 5m,排出的气体不应能被转移至其它人员工作或生活区域。


本文内容来源自:筑医台微信